Monday, January 29, 2007

潘先生,请不要用不科学的态度来捍卫科学  

  潘先生,请不要用不科学的态度来捍卫科学   宋布衣   读了潘璋荣先生《“神医”救不了中医》一文,不禁有些疑问,想向潘先生 请教。   潘先生在这篇大作中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讨论古代名医扁鹊医治蔡桓公的故事, 并以此为立论根据,逐条列举扁鹊的“四大优点”,强调“这四大优点也是中医 历来作为自身的主要特点来自我标榜的”,以此立论来批判中医、宣传废除中医 的理论。后学不敏,在潘先生的大作中,读出一些难以索解之处,譬如潘先生大 概弄混了春秋时代的蔡国与齐国,于是竟致于将蔡桓公、齐桓公混为一谈了。   潘先生文中提到“齐桓公之死是因为扁鹊诊断的‘病入骨髓’就实在是很难 站得住脚了”,但在其下的论述中,立即改口称“《扁鹊见蔡桓公》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由于中学教材中长期作为教材编写灌输,于是在每个中国人尚未开始形成 思考能力的时候,扁鹊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一个神奇可敬的‘中医祖师爷’的 ‘偶像’牢牢的扎根于头脑中了。他成了中医深奥莫测的一个重要的证据。”那 么这里出现的患者到底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呢?   显然,潘先生没有搞明白这一点,他把这两个人做了模糊处理,都以“齐桓 公”的身份将其涵盖了。因为潘先生在文中多次提到“一个堂堂的春秋霸主”, 霸主也者,人所共知,只能是齐桓公无疑。但事实上,蔡桓公却是另有其人的。   按《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记载,公元前714年,是蔡桓侯封人 元年,他在位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前694年,他的弟弟蔡哀侯献舞继位。而齐 桓公小白是在公元前685年继位为齐国国君的,那时蔡桓侯封人已经死去。蔡国 与齐国是两个诸侯国,蔡桓公与齐桓公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   中学教材中所见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出自《韩非子·喻老》,春秋诸 子著作惯于借喻说理,韩非的本意,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理论,“天下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是一 种朴素辩证的方法论,不是为了说明所谓“神医”的神奇。同样的故事,在《史 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也有记载,但“蔡桓公”被写成了“齐桓侯”。司马迁的 评论是“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这与韩非 《喻老》的旨意是相吻合的。而潘先生竟然从中“明显地读出其神化正面宣传中 医的用意与动机”,慧眼的独具,真令我辈一般人感叹。   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扁鹊为齐桓公或蔡桓公医病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 笔者想要说明的是,潘先生既然以“科学”为号召宣传废止中医理论,却并非依 仗堂堂正正的科学理论,而是以曲解古书为手段,行文中极尽讽刺嘲笑之能事, 从理论角度到写作态度,均不免令人顿生殊乏科学精神之叹。尽管潘先生“不是 历史学家”,而且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与韩非本来不同,但难道潘先生连稍作 查证的耐心都没有吗?将不同历史人物任意混淆却无片言只字加以说明的做法, 似乎也不见得有什么科学可言,相反,这种不负责任的随意态度正体现了潘先生 思想的不够科学。   中医是否该废,应该以客观的、理智的、科学审慎的态度去探讨,潘先生这 样充满情绪化的文字,只怕不仅没有过多说服力,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以不科学 的态度来捍卫科学,是对科学的嘲讽和亵渎。请潘先生三思。 (XYS20070129)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读1月8日《揭开了十博士的底细》有感

 读1月8日《揭开了十博士的底细》有感

  作者:二10年

  我原本不愿意评论类似要不要过圣诞节这样的话题,但是文科哲学博士作为
一个群体没什么错,不值得打击一个共同体。同时,dlzdlz(下称“作者”)异
常简略地给出了众位博士们的论文和一些资料,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这
些资料都支持不了作者暗含的“不应该抵制圣诞节”的观点,反而这些资料给人
的印象无非他们是严肃的、敢负担责任的甚至是优秀的博士在校生。我还看到杨
名博士的父亲重病需要救助,但是这在作者看来竟然成了反面教材甚至调侃对象。
所以我不禁以极端的恶意来置疑这篇文章。

  该文给出了一个无条件的恒等式“文科哲学==傻”,开篇即强加给读者。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方舟子“文科傻妞”的定义并不等同于作者。很多命题在一个
领域是真理,在另一个领域却不是,这在科学界是常识,但在文化界一些死脑筋
的人那里常模糊了这个常识。作者只不过一不小心用错了方法而已!!我以及我
一些同学(仅止于交流过类似话题的)也认同类似“西方圣诞节在国内盛行是西
方有意无意文化扩张的象征”的观点。不过我们以后要穿的黑红服垂布都是黄色
的。

  文科和社会科学类研究生们探讨人生哲理、哲学、社会规律以及国人要不要
过圣诞等的话题,这是他们研究领域内的事,这本来就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大
学校园里芬达、可口可乐广告占领了学生的所有有利视线,merry christmas占
据了绝大多数网页和报纸版面,也许十位博士是眼睛看得太花了,才借圣诞时抒
发一下。但是我确信他们的“脑子不乱”,他们也不屑于类似作者的一些不严谨
评论。对于这方面话题,众多习惯理工科逻辑思维的新语丝网友可能都是被传达
者而已,如果都崇尚真理的话。我也相信此时符合“傻妞”标准定义的是另一些
人了!

  以严肃出名的新语丝文章很少使用民间俗语作为正面评语且不给出解释,比
如象“穷的像教授,傻的像博士”这样完全外行人说的并且是错误的话在我拜读
新语丝文章近半年的时间里是第一次看到。实际上,教授工资相对整个社会从来
没有低过,博士傻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一而再,作者似乎觉得讨论别人的
智商很过瘾啊?我不禁确信作者应该年龄不足20,而不愿意同其本人一样怀疑和
讨论别人智商,也不愿意相信其有不良癖好,我的所有直接评价也仅止于如下
“以非科学和逻辑的、文科傻妞们惯常采用的方法来评价文科和社会科学领域中
真正需要关注的焦点,评价者越过界后一不小心就会犯多重错误从而成为科学和
文化共同的对立面。”

  按我的认识,将科学和文化联系起来的最典型的话应是“虽然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钱三强),或者“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
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学家是属于国家的”(巴斯德)。实际上
这一段没有必要写,因为几乎每个新语丝网友都知道并坚持着,在此不过回应一
下《揭开了十博士的底细》这篇特殊的文章而已。同时我也觉得用电脑边听优美
的越剧边写这篇文章没什么不好!

(XYS20070111)

Sunday, January 07, 2007

房价谈1:房价年年涨,去年不一般

刘松萝

没有什么事情比房价的上涨更能够表现出国人的逆来顺受。从福利分房到市场化的住房制度改革,民众从来就没有发言权。政府没有为低收入者提供廉租住房,商品房的价格也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我们总是强调中国的国情,房价却好像已经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权力、资本和媒体似乎结成了铁三角,一起推高已经很高的房价。经过了很多年以后,一批又一批断言房价会下跌的预言家倒下了,高房价和房价继续升高成了真理。不仅如此,有上进心和自尊心的人连房子贵都不敢说了,以免被中产人士归入另册。房价上升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大多数人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折磨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去年,也就是2006年出现了转变。在第一季度,当北京的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之后,媒体也不敢欢呼了,网上一片哗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愤怒和不耐烦的情绪出现了。4月,深圳的邹涛先生发起了“不买房运动”,并且试图进见总理。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控制房价的上涨。

不错,房价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降下来,而是继续上涨,地方官员、学者和房地产商也继续为高房价寻找依据。但是,2006年的不同,在于社会已经感受到低收入阶层的不满情绪,认识到房地产泡沫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如果命运让我们不幸,房价继续升高甚至暴涨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为这一过程付出代价的已经不仅仅是民众了。在韩国,由于首尔的房价高涨,就有高官引咎辞职。中国虽然没有这样的社会机制,但也有高官为此付出了代价,上海的陈良宇和青岛的杜世成就先后落马了。陈、杜二人的倒台有着复杂的背景,不过抗拒宏观调控也是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大力推高青岛的房价也是杜世成的罪状之一。

我没有盲目乐观,因为官商勾结的现象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也不可能消失。不过,如果仍然像过去几年那样认为政府官员会不遗余力地替房地产商推高房价,那就是不懂政治了。他们过去那样做,是因为没有风险。既有政绩可以炫耀,还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有了风险,再希望官员为商人火中取栗,是不现实的。政治是现实的和冷酷的,所以这几年房价不断上涨;而同样为了政治的原因,房价也该控制了。

如果房价的飙升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房地产商也要付出代价。由于房地产业违规甚至犯罪的事例不胜枚举,那些过于张狂的人不是没有把柄的。

社会从投机开始,又把投机的结果当成真理,这是可悲的,也是不能持久的。我相信,虽然不乏利令智昏者,但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只要保持足够的压力,疯狂是可以抑制的。切记,如果遇到严重的问题,高官和富商一样会成为可以丢弃的棋子。

房价年年涨,去年不一般。对于已经出现的转机,我们应该持肯定的态度。不要嘲笑“政府越调,房价越高”,因为我们是灾难的直接承受者。对于调控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发出我们的声音,告诉社会房地产投机的危险,防止调控的半途而废,争取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市
同步带 三坐标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